查看原文
其他

Casanova | CBRE最新报告《酒店化办公空间》读后感

地产与远方 地产与远方 2023-11-04

去年十月发布的一份报告:THE HOTELISATION OF OFFICE SPACE 酒店化办公空间。算是难得的有思想的中介文章。大家自己读,我不报流水账了。谨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。下载原始报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(链接来自网络,原报告及以下文中部分截图版权均属于CBRE,谢谢)。


如果光说标题,还蛮抓眼球的,很好理解、很好想象。酒店化的办公空间啊,很容易联想到传统的服务式办公室和ww宣传的Space as a Service(但ww做得其实不咋地)。不过又觉得不够尽兴,似乎现在我们能见到的这种形式只能算是如家级的酒店(Casanova | Wework与经济型酒店)。而如果谈及Hotelisation,我们想到的必定是高大上的Ritz啦,香记啦,安缦啊。试想下Ritz同级体验的办公,还蛮诱人的。


但这篇文章其实在这个主题的展开上比较有限(可能太美好了,太难落地)。给到的产品模型(如下图),如同我们之前见过很多次的,在Casanova | 办公未来的模样?里写过的一样,相关观点不再累述。

但文章有一些论述还是蛮有意思的。

略加摘抄如下:

  1.  供应端的趋势变化来自于需求端的需求变化。
    "a more mobile workforce and uncertain economic growth are reshap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"
    "The unpredictable business cycle and irregular headcount growth"
    "talent attraction and retention - particularly of the young generation of workers"

    这样将讨论与经济周期结合的论述比单一鼓吹“the future way of working”其实更能打动我,而且也更接近市场实际的决策机制。另一点,我能想到的是,之前写过一篇Casanova | 办公楼长租约时代?,虽然坦率讲,在市场上仍未见太多。但站在一个业主的角度上,我觉得能够以flexible office作为满足客户需求灵活性的工具,而进一步促进长租约实践,会是一个有趣的产品模型,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新常态也会是可能理想的产品形态探索。

  2. Differentiate buildings by offering curated experiences
    我看到Differentiate肯定是倍加认同,我在本号已经鼓吹了许久市场差异化的趋势。而这篇文章让我值得一谈的,也是因为其实全文提出了一种差异化的路径。解决了很多同行都会有的疑问:“办公楼怎么差异化”。但知易行难,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。
    "By providing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going to work becomes a curated experience, landlords can begin to operate their offices as if it were a full-service hotel." 这句尤为给到启发。
    一点是,请忘却酒店化“hotelisation”这样标题党又偏肤浅的标题,其实文章提到的核心观点是很革命性的,是我们行业产品底层逻辑的切换,从卖space切换到卖experience。
    第二点,其实我一直是办公楼业态多样化和综合体形态的拥趸。我做过的每个项目都必然要有service office给市场提供灵活租赁方案。我也一直坚信综合体在市场上会享有综合体溢价。本质上这两个并不石破天惊的逻辑,与这些新兴的标题党趋势党是一致的。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,我们可以考虑下这些配套业态的自营逻辑。既然说了酒店化,不免想到酒店的餐饮、会议中心、宴会中心都是自营,理由如同引述里写的“curated experience”。那么对于hotelisation的office而言,这段是否可以借鉴。自营业态在经营灵活性与配合度上一定是远胜第三方。管理固然不易,但理想状态里应该确实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。


同时,读完全文觉得有几个易入的误区值得谨记。

  1.  切勿舍本逐末
    所谓舍本逐末的意思是,莫心心念念惦记着这些fancy的概念,酒店化啦、Space as a service啦,还有包括文中提到的Technology。这些都只是形态或者载体或者工具。核心的点,于我们是产品与盈利,Experience和Rental。这样的产品革命,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细节的运营课题、成本课题。整个收益模型的颠覆重写。难度几乎是难以想象的。如果有机会实践,过程中舍本逐末做成政绩工程怕是最容易发生的错误。

  2. 切记因地制宜
    因地制宜对应那个标准化的模型。项目各有不同,体量大小、客群需求、周边配套等等。岂能用标准化模型生搬硬套。再比如文章中非常有意义的客户需求调研的内容,其实也不能直接套用。多做在地研究为宜。

    最终的实践模型,按照我这个传统流派继承者的认知,仍旧应该围绕传统商业地产的方法论,定位是什么?客群是谁?客户需求是什么?去做精细化的管理。如同之前所说,差异化竞争才是办公市场的未来。而差异化竞争没有标准答案。


分享如上,与大家共勉。


关联阅读:

Casanova | 怎么救你,办公楼租赁市场?

Casanova | 办公未来的模样?

Casanova | 租户市场之下的业主差异化竞争

Casanova | 重新定义办公楼产品

Casanova | 重新定义办公楼产品(二)




脚踏实地,心存远方

地产与远方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